|
您的位置: 首頁 > 網站資訊 > 移動APP設計研究手勢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|
移動APP設計研究手勢設計應遵循的原則發布日期:2017/8/16
文章描述:淺談移動終端使用之手勢操作的設計及研究。 手勢是指人類用語言中樞建立起來的一套用手掌和手指位置、外形的特定語言系統。 手持設備中的手勢是指,將一系列多點觸摸事件綜合成為一個單獨的事件。 手勢操作的優勢 1. 直覺化——好的手勢設計源于生活經驗,易于理解,學習成本低。 2. 快捷高效——削減操作步驟,加快完成義務。 手勢在平臺上的異同 各平臺上手勢現狀 通用手勢能被廣泛應用是源于對心理模型的匹配,以及大眾對于先入為主的接受度。 基本通用的或其他的手勢可發展, 需要遵循設計原則,需要注重的是,手勢并不是孤立的,而是在對象上觸發的。 較復雜手勢多應用于大屏幕、某些特殊場景下(如iPad的三手指拖動 及放大)。大部分尚停留于概念和探索階段。 手勢操作引發的問題 1、操作的不可見性 可否操作?怎樣操作?效果? iPhone: 在郵件、備忘等條目上由左向右左滑動可刪除該條目,但在其他應用的一些條目上則無該操作,用戶無預期。 2 缺少同一規范和設計準則 各平臺有自身的手勢規范, 且平臺間存在沖突。 3 缺乏反饋 不知道是否在進行手勢,不知道是否操作已到位;不知道是否操作完成。 4 缺乏可靠性 誤操作 操作精度 和預期效果不一致 手勢的分類 按形式分類 簡單手勢、復雜手勢、核心手勢、通用手勢... 按操作分類 1. 基于導航的手勢 (Navigation Actions) 2. 基于對象的手勢 (Object-Related Actions) 3. 繪制類手勢 (Drawing Actions) 關注操作手勢而非手勢的形式自己 手勢設計應遵循的一些原則 1 提供真正的便利,而非多一種操作體例 手勢的目的: 簡化操作,方便快速處理義務。 給我一把電鋸,而非另一把刀。 2 提供有用反饋 有些手勢操作過程缺乏足夠反饋,造成: 是否在進行手勢?操作是否已到位?操作是否已完成? Android的屏幕滑動: 沒有足夠反饋,不知道是否滑動到位,經常出現失敗的情況。 3 不增添認知負擔和選擇成本 為用戶提供一個較好的方案即可,盡量避免提供一些類似的操作讓用戶去選擇。因為有多個選擇時,會帶來認知負擔和判斷成本,即使選擇的過程很短暫。 Palm界面中是否要放返回按鍵? 尋找軟件的返回按鈕:20% 使用硬件的返回手勢:79% 4 遵循習慣和心理模型 Donald Norman / Jakob Nielsen “When users think they did one thing but ac-tually did something else, they lose the sense of controlling the system because they don’t underst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ctions and results.” 作者新浪微博:魔舟福州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|
其他相關文章 |
|
|
|
|||||||||
Copyright 2012-2025 上海蒙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aqdzp.cn All Rights Reserved |